Measuring Time量度時間
時間:2024-02-28 09:56:55 瀏覽
從沙漏日晷到GPS衛(wèi)星時間,可見技術變了,但對于量度時間的需求卻是自古以來一直沒有改變。量度意味著分割,于是我們將完整的時間先是分成四季日夜,繼而分出時、分、秒,甚至十分之一秒、千分之一秒:同時量度也代表著連續(xù)動作,例如在時間刻度之間前行的指針。前頁也提過,在Measuring Time這個區(qū)域中,設計師以光將空間分割成一個個方格以展示作品,并且將參觀者也納進去,透過參觀者的行走模仿量度時間所需要的動作。
這部份展出了27件展品,作品莫不是以一些生活中常見的計時工具作主體,諸如形形式式的日歷和時鐘等等,設計師透過這些計時工具,重新思考人類量度時間的意義。TheClockClock是其中一件大型作品,由兩位設計師PerEmanuelsson和Bastian Bischoff所組成的設計室Humans since 1982創(chuàng)作。設計師以24個傳統(tǒng)方形時鐘組成一個大型時間顯示屏幕,12個組成小時,12個組成分鐘,每個小時鐘都會以一個特定的速度行走,霎時構成一幅甚為怪異的凌亂畫面,經過一分鐘,這些看似無序的指針慢慢會拼出一組時間,換言之,即是以時間拼湊時間。設計師以傳統(tǒng)的計時工具(時鐘)拼湊出一個更大型的新式計時工具(時間顯示屏幕),恰好呼應了人類自古到今均需要量度時間這二論點。值得一提的是,這件作品以24個時鐘構成,而構思這件作品也恰好花了24小時,這是否會令你思考制作量度時間工具本身也需要時間,是否也能看作是以時間拼湊時間這個主題的變奏?
至于由Susanna Hertrich所創(chuàng)作的Chrono-shredder(時間碎紙間)。一眼便知道這是一個日歷,紅框內自然是當天的日期,只是當一天過去,日歷紙卻會被紅框內藏的碎紙機切成碎條。也許每個人對過去都抱著不一樣的看法,但我相信大部份人都不會否認過去的經歷對于今天多少有著影響,然而Susanna Hertrich卻透過這項作品提出了一個疑問:過去既成碎片,意義價值何在?當一天過去,就會如碎紙一般再也不能挽回、改變,這些時間的碎屑于我們的意義,也許就只有我們自己才能真正弄明白了。逛了一圈,當對量度時間有了一個基本概念以后,接下來便到第二個展區(qū),開展一趟時空之旅了。
手表即是精密的計時工具,也昂貴的奢飾品。很多人都認為只要手表越貴質量自然越好,所以忽略了對手表的保養(yǎng)工作。時間久了出現的問題自然不是小事,昂貴的手表一旦損壞必定是后悔莫及。所以我們平時一定要多注意手表的保養(yǎng),如果出現問題一定要及時送到專業(yè)的手表維修點去修理。只有定期保養(yǎng),才能增加我們的手表使用壽命。